好课如茶益心性 令我饮之如醍醐——海区五小‘点点对对名师带我教’系列活动(二)
2018年10月23日,海区五小举行了“好课如茶益心性 令我饮之如醍醐——海区五小‘点点对对名师带我教’系列活动(二)”。有幸再次邀请到海勃湾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玲玲老师进行名师课例赏析。此次活动还吸引了和平街小学、海区一小、海区三小、海区九小、团结小学、千里山小学的专家共20多名老师前来参加。
活动分为四项内容,第一项回顾罗明亮《长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教学亮点;第二项,观看名师潘小明老师执教《长方体的体积》一课;第三项,赏析《长方体的体积》;第四项,参会教师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活动第一项,王老师就上次活动罗明亮《长方体的体积》一课中的亮点进行分析、解读,指出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别具一格的评价方式,及时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对教学中巧妙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及通过不断设问让学生自行领悟长方体的长、宽、高背后数学原理等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做出相关解读。
活动第二项,老师们观看名师潘小明老师执教《长方体的体积》一课。王玲玲老师截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重点环节分享给在座老师,并在观看前提出相应且具有针对性的观看要求,老师们带着问题观看,更好的理解了潘老师的设计意图。
第三项活动,老师们分组讨论,互通有无,就每一环节王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分享了自己的收获。
海区五小的俞珊老师就潘老师讲解的底乘宽到底是体积还是面积的过程给出独到的解读,海区三小的郭老师表示学生想的a乘b其实是高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海区五小庄老师就潘老师在课堂上对面和体的联系进行构建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有高是体,无高是面,团结小学的刘文静老师不仅提出自己的想法还对本课相关内容提出问题邀请在座老师予以帮助解答,海区五小刘杰主任由潘老师一课引发出对学生、教材的认识及语言表达课件补充的深刻感悟。
第四环节王玲玲老师除对本节课内容作出点评外还通过本节课进行相关知识的深度拓展,让老师们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理解更加深刻,不仅充实了老师们的相关知识还为日后的授课与解决学生有关问题给出了全新的解决办法。
众人拾柴火焰高,搞教学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是不可能的,只有集思广益,让思想碰撞才能产生无限的可能,哪怕星星之火也可燎原,这也是海勃湾区第五小学举行本系列活动的初衷,广邀天下好友,一节好课品之,你一言我一语,由量变的积累到犹如醍醐灌顶最终引发数学教育质的变化。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