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海勃湾区第五小学

>学校首页>教学教研>教学设计>内容详情

以民族团结教育滋养童心——海区五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思政课”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 2020-09-24 15:46 发布单位: 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五小 浏览量: 1602 【公开】

以民族团结教育滋养童心

——海区五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思政课”主题活动



       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勃湾区第五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思政课”主题活动。
       “总书记教导我们,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9月23日,党员王东平老师的一堂《中华民族一家亲》,拉开了“民族团结教育思政课”主题活动的序幕。
       王老师的这堂课生动活泼、内容丰富。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方式,让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各族人民密切交往、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

       课上王老师以56个民族同唱“我和我的祖国”视频导入,营造了全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亲如一家人,温暖和谐的氛围。然后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交流所知道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风俗习惯等,介绍了内蒙古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各民族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地又有不同的方言。如果各讲各的,谁也听不懂,就难以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无从谈起。只有语言相通才能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形成高度认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中国人,不论哪个民族,也不论哪个地区,都必须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宪法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个公民国家意识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具体体现。

       “石榴环抱,千子同一!”王老师还通过互动展播等方式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历史遗迹;讲述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等民族融合小故事,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种在孩子心里。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中心

  

备案信息代码:蒙ICP备2021001270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