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海勃湾区第五小学

>学校首页>菁菁校园>学校资讯>内容详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切磋琢磨细枝末节——记区教研室教研员到海区五小为期一周指导教学工作

发布时间: 2019-05-20 17:10 发布单位: 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五小 浏览量: 1182 【公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切磋琢磨细枝末节——记区教研室教研员到海区五小为期一周指导教学工作


  在这个“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的五月,我校有幸迎来了海勃湾区教研室八位教研员莅临课堂指导教学,一周之内共跟踪听课33节,在听课之后围绕课堂实际进行研讨,使老师们受益匪浅。常言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通过这种听、评课的紧密衔接,让我们能够将更科学、更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堂趣味盎然的语文课拉开了清晨的序幕,校园中不时地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让人顿时精神十足。夏宇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操场上》,一幅展现操场上形式多样的活动图片跃入眼帘,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充分了解文本后畅所欲言,依据图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起来。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句到段至篇的进行描述,从而为学生语言的表述与行文的编排奠定了基础。

  张婧媛老师教授的《荷叶圆圆》一课,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那一池漾满绿意暖熏的荷塘之中。张老师的课堂条理清晰,引课时语言干脆利索,尤其是在识字教学环节中,遵循了低段学生的识字规律,带领孩子们走进那充满奥秘与规律的生字家族,巧妙的游戏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字词的理解。


  课后,张永梅老师对两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张永梅老师指出:我们语文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的,并且指出低段语文教学时生字部分是重点,要从音、形、义、用四个方面进行权衡,从而使消极的积累变为积极的词汇运用,从浩瀚的文字中超脱出来。

  赵晨老师执教的《乡下人家》是一篇美不胜收的散文,教师课堂语言凝炼,教态自然大方。

  特别是在第二课时,郝文军主任亲身示范教学,那不落窠臼的新颖的教学模式令我们耳目一新,那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在场学生以及每一位听课老师都笑声连连,郝主任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为我们真正的诠释了,一堂好课是充满收获感和愉悦感的。

  课后在评课环节郝主任还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复述和朗读两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比单纯的问答式教学更有效,并激励我们在进行备课时,一定要敢于挑战自我,进行多方面的课堂预设,这样才会在课堂上做到稳操胜券。培训结束了,但萦绕在我脑际的是主任那句话“同样一件事,你敢挑战自我,想出N种解决办法,那么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只会一种模式,并且运用的恰当,那么你充其量只是一个匠人”。

郑景樱老师将《童年的水墨画》一课浸满了浓郁的墨香,衬着轻柔的音乐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作者笔下的水墨画中,于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


课后温项荣老师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在字理识字教学时一定要选取有价值、有意义的字源进行学习。

2.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都讲究意境,所以在诗词教学时一定要慎用图片、音频及视频,因为诗歌本身所创造的意境是无穷的,是发散的,要尽量用文字感知意境。

  一堂堂形式多样、内容不一的语文课结束了,匆匆而逝的一周却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教研员们殷切的期望、专业的引领和示范仿佛给予了我们一把开启语文教学前进之门的钥匙。

  看,数学课上小数在加减法的运算下进行着微妙的变化,俞珊老师讲授的《小数加减法》一课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经历,让学生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评课时教研员王玲玲老师指出: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与体会,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王利军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下册《约分》、《最小公倍数》两节课,教研员王玲玲老师对两堂课进行指导,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作了相关内容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指出:教育教学中要渗透数学理念,注意新旧知识相关联,培养学生倾听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滕征老师执教了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一课,第一天讲完后王玲玲老师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依据改进意见,滕征老师在第二天重新讲授了此课,并获得了王玲玲老师的充分肯定。在这样多次磨课的过程中,老师们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讲清算理和算法,更加注重训练学生动口、动手及动脑相结合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秦红琳老师的品德与社会课充满了现代化的元素,教授的《我们手拉手》一课,在教研员蔺燕老师的指导下,巧妙的设计课堂环节,通过“商品无国界”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从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感悟到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时代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通过体验活动,学生深深体会到要不断奋进,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少年。


  动手又动脑的美术课上,马海燕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别致的小花瓶》,从制作技巧入手,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动手能力。王东平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怪兽》一课,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积极创作。

教研员李淑梅老师针对“如何精选素材”、“充分发挥展示评价作用”“进行创新引导”三方面,对美术老师进行了有效的指导。

听,悦耳的音乐被夏日的暖熏送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那是周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卖报歌》和黄世坤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小动物回家》,这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个人风格鲜明,深受学生喜爱。

  教研活动中,教研员郭海珍老师对老师们提出四点希望:

1.坚持教学常规长抓不懈,在歌声中有序开展教学。

2.教师的评价手段要到位。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有效辅助教学。

4.用好教材,更要用活教材,切实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学就是这样一门讲求实验出真知的课程。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四位科学教师每人准备了自己年级的一个实验,在给教研员杨济远老师演示的同时,还阐述了实验的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任海霞老师讲授的《物体的平衡》这个实验,操作过程及讲解都详细到位,得到了杨老师的肯定。

  与此同时,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有趣的实验,充分的调动了教师的讨论热情。相信通过这样专业的指点,我校科学教师的自身实验水平能够得到提高,这样就会让学生在一个充满兴趣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在这为期一周的时间里,赵校长、秦书记、张校长、秦校长也都亲临课堂并认真听取各位教研员们专业的分析和指导,时而若有所思,时而埋头记录着,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无疑给了广大教职工以莫大的鼓舞。徜徉在研讨的海洋中,我们收获颇丰,为专家们浩瀚的专业知识储备而叹服,也被他们身上的那种在教学上切磋琢磨的精神而感动。相信我校的各位教师定会博采众长,汇名家智慧于一身,将课堂打造的臻于完美。也相信五小的每一位教师都会在这种具有浓郁研讨的实践氛围中不断前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在这支具有“精益求精、力争上游”精神的五小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更上一层楼。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中心

  

备案信息代码:蒙ICP备2021001270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