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暑假即将开始,孩子年龄虽小,但活泼好动,对周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去探索,但又缺少生活经验,容易造成各种意外伤害。为积极预防、降低和减少暑期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希望家长们引起高度重视,请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疫情防控
1.乘坐公共交通、电梯时要佩戴口罩;
2.不去人员密集场所;
3.外出回家先洗手;
4.居家时要多开窗通风;
5.不去疫区旅行;
6.作息规律、加强锻炼、营养均衡。
二、注意交通安全
1.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
2.行走或骑车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
3.不独自横穿马路,不在马路边或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
4.家长带孩子不要乘坐无牌、无证、超载车辆;
5.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大手牵小手走路,不要离开家人的视线范围,自觉遵守交通、公交车乘车规范;
6.乘车系好安全带,遵守社会公德,做文明公民。
三、加预防溺水事件
1.不在河边、工地等区域玩耍,不在河道、湖泊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场所戏水或游泳;
2.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
3.不在河道边洗东西、钓鱼虾等;
4.不在游泳池里嬉戏打闹;
5.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同时可向溺水者抛救生圈、泡沫板、救生绳等,但不可盲目施救。
四、关注居家安全
1.不在飘窗、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攀爬玩耍,不用湿手或湿布触碰家用电器;
2.教育孩子不独自一人外出;
3.不给陌生人开门、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不随便与陌生人交谈交往;
4.不玩火,不玩家中的插座、开关、打火机;
5.不玩刀子、锐器或易吞服的物品;不触摸高温物体防止烫伤;
6.不往窗外抛物;
7.规范使用燃(煤)气设备,即时关闭并注意开窗通风;
8.不玩火,发现火情,及时拨打119;
9.遇到雷雨天气,请拔掉插头,关上电源,不到高楼旁和大树下躲雨,避免雷击;
10.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不要慌乱,学会使用正确的逃生或自救方法。
五、食品卫生安全
1.夏季气温高,细菌易繁殖,容易发生中暑、食物中毒等事件;
2.切忌暴饮暴食、吃不经过清洗干净的生冷瓜果,不喝生水;
3.不过度吃冷饮,防止食物中毒和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六、注意娱乐安全
1.不去网吧、酒吧、电子游戏厅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2.控制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沉迷网络或电子游戏;
3.不玩渲染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网络游戏,不制造与传播虚假信息;
4.注意信息安全,不将本人、家人及他人的姓名、肖像等信息在网上发送;
5.慎交网友,慎见网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6.不在工地、轨道、高压线等危险区域玩耍;
7.严禁学生参与违法违纪行动,教育孩子不作打架滋事、扰乱社会治安等违法行为。
七、加强心理安全
1.多与父母、家人、朋友沟通、交流;
2.多与正直开朗、积极乐观的朋友交往;
3.多理解宽容他人、多自我激励、多微笑;
4.遇到问题尽力自己解决,同时学会咨询求助;
5.遇到挫折不气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6.学会感恩,管理情绪,开心过好每一天。
八、良好习惯培养
1.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醒孩子早睡早起,坚持午睡;
2. 良好的盥洗习惯,坚持饭前便后、外出活动后洗手等;
3. 自理能力培养,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4. 用眼卫生,为孩子选择适当的电视节目,将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提醒孩子与电视机保持距离1.5米以上,注意保护眼睛。
九、家长要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深厚的土壤,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一生特别是健全人格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我们要求孩子努力向上的同时,家长朋友也要做个好的榜样作用,在此我们建议家长:
1.不抽烟、不过量喝酒、不赌博及不参与社会上的其他不文明行为;
2.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把爱心传递给孩子;
3.孝敬家中的老人,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4.尊重家中的每位成员,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5.多与孩子交流,共同完成一些具体的家务;
6.请您将孩子在假期中的精彩瞬间纪录下来(用文字、图画或照片形式),暑假后回校后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各位家长,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更是我们的希望,维护孩子的安全与生命健康是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责任。暑假期间,孩子安全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在此,迫切地希望您能重视以上问题,承担起监护人的职责,做好相关工作。谢谢!
最后,祝小朋友们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暑假!祝家长朋友们工作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海勃湾区教育局
2021年7月8日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